有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癥狀,但又很難說得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,不知道該如何調理,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。
王先生近來總是感覺身體疲乏,精神不佳,做什么事兒都提不起勁,情緒也受到身體狀態的影響變得煩躁不安,睡眠質量也不好,翻來覆去睡不著,通過藥物治療,睡眠得到了短暫緩解,但始終治標不治本。
那么王先生到底是怎么了呢?又該如何調理呢?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說法吧。
脾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脾胃損傷可表現為形神疲憊、面色無華、肢體倦怠乏力、酸楚不適、喜臥好靜等癥狀。
心藏神,心主神明,很多睡眠的問題都和心臟有關。
專家認為,王先生出現的一系列癥狀是氣血不足、心脾兩虛所造成的。
什么是心脾兩虛?
心脾兩虛,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共存的表現。
多會出現神色憔悴、失眠多夢、困頓乏力、精神緊張、心煩焦慮、記憶力下降、食欲不振、心悸氣短等癥狀。
專家指出,心脾兩虛的患者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歸脾丸。
歸脾丸中的主要成分人參、黃芪、白術、當歸、茯苓、遠志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木香等,具有益氣健脾、養心安神的作用。
日常如何緩解心脾兩虛的癥狀?
1注意飲食
心脾兩虛的患者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吃一些山藥、紅棗、小米飯,能夠緩解心脾兩虛的癥狀。
2改善睡眠
睡前可以喝一杯熱牛奶,能夠幫助睡眠。日常吃晚飯不要太晚、太多,否則食物將很難消化,或產生的熱量影響睡眠。
3調整情緒
在空閑的時候可以多到戶外走走,呼吸下新鮮空氣、聽聽音樂,保持放松的心情,學會舒緩壓力。
溫馨提示
如果依舊出現失眠多夢、頭昏頭暈、體倦乏力等心脾兩虛癥狀,這時候可以考慮用一些中成藥,例如歸脾丸。
歸脾丸有著千百年的應用歷史,用于心脾兩虛,氣短心悸,失眠多夢,頭昏頭暈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是益氣健脾、養血安神的經典方劑。南宋醫家嚴用和最早在《劑生方》中提出歸脾湯,“歸脾”即“引血歸脾”,把本該是脾的工作重新歸給脾。
歸脾丸主要成份中,黨參、炒白術、炙甘草、黃芪、當歸,這些藥材具有健脾、益氣、補血的功效。遠志、酸棗仁、茯苓、龍眼肉,這些藥材主要功效是補益心脾、安神。另外還有一味木香,可行氣舒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