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分陰陽五行,陰在中醫里經常講做陰液,陰血,多形容的的有實質的東西;陽,被稱為陽氣,多是無形但是有功能的東西。
陰陽概括了人體的生理功能和身體變化,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制衡的。陰陽對立統一的平衡關系一旦遭到破壞,就會產生疾病。
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分陰陽,腎也不例外。腎被稱之為“先天之本”,腎陰、腎陽則是五臟陰陽之本。
腎陰也稱“真陰”、“元陰”,是我們全身陰液的根本,對機體的各個臟腑器官都起到滋潤、濡養的作用,并且可以促進血液和津液的生成。
腎陽也稱“真陽”、“元陽”,是為人體陽氣的根本,對機體的各個臟腑組織起著推動、溫煦的作用,維持人體生理上的動態平衡。
那么是如何分辨到底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的呢?中醫認為,腎陰虛和腎陽虛二者的主要區別有:
第一、觀舌苔
腎陰虛:舌苔的癥狀一般都有舌質紅、舌苔邊發黑且干燥、干裂、或者生芒刺等現象。另外,腎陰虛患者舌苔舌面上還可能會出現一些大小不等、深淺不一、形態各異的裂紋現象。
腎陽虛:會出現舌苔滑膩、舌苔比較淡、發白、舌體肥大、舌的邊緣部位有牙齒壓迫引起的齒痕等,病情嚴重者,舌體中央可能會有裂紋出現。
第二、觀精神
腎陰虛:陰虛者會心情煩躁、燥熱不安、特別容易發火。
腎陽虛:陽虛者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、精力不足;情緒不佳、精神不振、活力低下、易疲勞。
第三、觀病痛
腎陰虛:腰膝酸痛。
腎陽虛:腰部冷痛,遇寒加劇。
第四、觀面色
腎陰虛:陰虛者因為腎陰虧虛,陰不制陽,導致虛火內生,出現兩顴紅赤,面為絳色的癥狀。
腎陽虛:陽虛者因為陽虛無法運行氣血,血絡不充,所以面色青白無光;若腎陽衰憊,陰寒內生,則會出現面色黧黑。
因此,怕冷的多是陽虛,怕熱的多是陰虛。既怕冷又怕熱,多是陰陽兩虛。
腎虛的調理需要辨證施治,明確什么病癥,才能對癥下藥。
比如腎陰虛,那就可以通過服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來調理。
六味地黃丸是以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牡丹皮、茯苓構成,六味合用,三補三瀉,其中補的成分大于瀉的成分,還是以補為主。能有效改善腰膝酸軟、五心煩熱、腎陰虧損、潮熱盜汗、頭暈耳鳴等癥狀。
左歸丸由熟地黃、菟絲子、牛膝、龜板膠、鹿角膠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枸杞子等藥物構成,用于真陰不足、腰酸膝軟、盜汗、神??谠锏劝Y狀。
六味地黃丸藥效平和,左歸丸是純補之劑,用藥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判斷。
分清腎陰虛和腎陽虛其實就用兩個字,怕冷的多是陽虛,怕熱的多是陰虛。分不清的話,最好還是去醫院辨癥病因,之后再遵從醫囑用藥。